据西藏商报消息 2009年6月30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课题组于6月19日在昌都地区丁青县察龙村调研时,在罗布依加住宅发现了一处百年民居经堂壁画。 该经堂壁画面积约为50平方米,所绘为苯教本尊、护法及传记故事,绘制精细、保存完好,是典型的清代美琳风格壁画。经堂一角的储藏柜,三面满绘人物,图案古香古色,品相完好,与经堂壁画相得益彰。据了解,这是昌都地区首次发现的民居古代壁画。 “此次发现的壁画,作为苯教美琳派的传承,是研究西藏唐卡文化的一个活态遗产。”自治区文物研究所副所长和靖告诉记者,这一壁画融合了卫藏地区(拉萨、日喀则、山南)的佛教文化与康巴地区(四川、云南、西藏交界处)的苯教文化,是茶马古道上多元文化交流的见证。 和靖打开电脑,指着自己所拍摄的一幅幅壁画照片,兴致勃勃地说,壁画的绘画风格既保留了勉唐派的特征,也融合了藏东独特的康巴文化特点,特别是在绘画技法上,保留了更多的藏汉绘画技术,而且在题材上,融合了藏传佛教与苯教神灵谱系的形象。 昌都地区唐卡文物品类齐全,底蕴深厚,既有藏传佛教后弘期早期(11世纪至13世纪)的波罗风格唐卡,也有明清以来美琳(旧勉)、美萨(新勉)和噶玛嘎赤绘画流派,而且是以藏汉民族为主,兼容羌、纳西等多元民族的文化特色,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