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的弟子问其成功原因,师曰:“吃饭、睡觉”。弟子思索多日不解其意,又问师傅:“吃饭、睡觉怎么可以成功?”答曰:“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弟子这才省悟。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该干什么的时候就干什么,干什么都必须一心一意,制心一处,无事不成.
有一个大居士向师父求教时,自己先谈了一番高论。师父一边静听,一边倒茶。茶杯满了,师父仍往里倒,直到茶水溢漫到茶几上,这位大居士急了,说:杯都满了,怎么还往里倒呢?师父呵呵笑道:是么?满了就倒不进去了?这位大居士当下便悟.学有所增,道有所损,去掉分别,妄想,执著,所知障,才能见到自性.
有一位居士在山上不避风雨地打坐,师父便在他旁边哗哗地磨砖。打坐的居士被噪得烦躁不安,问师:“磨砖做什么?师说:“磨砖做镜。”居士又问:“磨砖能做镜吗?”师问:“磨砖不能做镜,枯坐便能成佛吗?”打坐的居士一听,悟了,打起包裹下山,云游天下,请教明师去了。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成果。一个不明佛理的人,不深信因果,没有恭敬心,没有孝心,没有忏悔心,没有感恩心,没有报恩心,没有愿力心,有求的心,攀缘的心,自私自利的心去山上打坐,也不能明心见性.要在生活中借境炼心,将凡心转成菩提心,时时让菩提心起作用.心能转境在打坐才能见到自性.一些禅道颇深的人都极欣赏这句禅语:“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未参禅时见山是山,既参禅后,见山还是山,可悟禅之后,见山又是山。”做任何事情重在过程,有落实三福,六度,十大愿王普贤行的过程,才会有理想的结果。 禅道禅智也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禅道可悟,禅道需悟,各人各有其悟。对于禅道,有心悟得之,就在每个人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悟到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