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儿,我想说,在国内外,我见过许多成就颇高的华人文化艺术大师,这些人往往是一袭中式对襟衣裳,神情淡定,举止儒雅。那种华人特有的气质和风度,令人倾倒。我深信,文化就是一举手一投足中所流露出的秘密,这些生命与文化的密码,是任何形式的全球化都无法消弭的。
在冲突中学习
刘长乐:我们有很多“说”的节目,《锵锵三人行》、《有报天天读》以及《时事辩论会》等等。我们的员工说:“真理越辩越明,有时也会越辩越晕。”因为有些争论没有绝对的对与错、黑与白。在剑拔弩张中,最值得敬重的资质还是忍辱负重、和缓妥协,那是后退一步的胜利。
星云大师:佛教里有一种“辩经”练习,通过辩论加深对佛法的理解。重要的不是讲什么、怎么讲,而是创造一个大家都能讲的机会。
刘长乐: 《时事辩论会》是正反两方辩论,保持多元化话语空间,强调不同,还有直播网民互动的优势,打破“一个声音”的现状。所以这个节目在中国现有的新闻语境中,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在日本前首相小泉执政后期,官方和民间的中日对话渠道几乎都关闭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日本朝日电视台的制作人看了我们的《时事辩论会》,提出要跟我们辩论。这种新的对话方式,在中日关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于是在2005年8月9日,中日双方举行了第一次电视辩论《破局之辩——中日热点大交锋》,应该说有些火药味。次年又举行了第二次中日辩论会,讨论后小泉时代问题。辩论气氛更为理性,中方嘉宾没有再出现激愤情绪,更没有手指对方的场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