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面粉。
辅料:豆腐、白萝卜、红萝卜、大葱、黄豆、小米、粉条、木耳、黄花菜。
调料:酱油、食盐、醋、花椒、油。
做法:
1、先将面粉炒熟,和好面。
2、把素肉切丁,再把等蔬菜切成丁;把素肉丁放进热油锅炒到快熟时加入蔬菜丁,炒好后盛出备用。
3、将和好的面擀成薄片、再切成菱形长条;锅里水烧开后,先把洗泡过的等下入,煮至快熟时,下入面,最后再把准备好的素肉调进去,加入盐、花椒等调料,这样,一锅香喷喷的腊八面就做好啦。
4、做腊八面前一天下午就得炒好面粉。
腊八面第一碗先献给灶王爷--民以食为天么;第二碗敬财神爷--祈福赐财;第三碗上供到列祖列宗--求得保佑子孙,家业兴旺。再将这三次献的“腊八面”回到锅里--有福同享。一切停当后,这才长幼有序地盛上一碗“腊八面”,或围在饭桌旁,或蹴在炉子四周,或蹲在院中的捶布石上,谝着闲传,吃着“腊八面”,那个“酷”劲儿,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厨房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就不同了,她们围裙不解,端一碗“腊八面”。依在门边,边吃边留心男人们的评论,还得留神谁的吃完了,及时地再给盛上一碗。
吃到最后,都得留下一碗,象征性地给鸡、牛、羊、骡、马、驴,就连看门的小黄狗也不能拉下。如今,时代变了,巷口不过百米就是购物超市,一年四季有卖的时新蔬菜,别说是红萝卜、白萝卜、白菜,就是夏天才有的黄瓜 、西红柿、青辣子、蒜薹,数九寒冬里也是嫩生生,水灵灵让你挑选。
腊八面的起源:
腊八面--顾名思义就是农历腊月初八吃的一种面食,以前流行于关中地区,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腊八面。
腊八面是在腊八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过去在陕西大荔和临潼、凤翔一带腊八节这日人们煮面敬神,因之叫“腊八面”。起初关中农村的腊八面是用小米、黄豆煮粥下面条,而后用八种蔬菜和肉爁成臊子下面条,如今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将豆类与菜系相结合,用核桃仁、芝麻、花生米、莲子、青菜、菠菜、黄花、木耳等同面条同煮,调成汤面,营养丰富,十分好吃。走进腊月,乡下就有了年的味儿。这味儿是从喷香的“腊八菜”、“腊八面”里溢出来,飘出来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大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站所用图片除本站原创以及有确切来源外,其他图片均来自网络,且均注明来源为资料图,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