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回来,女儿给我讲了一个刚刚学会的“品德”故事——
爸爸妈妈生气了,爸爸像个大狮子,妈妈像个大刺猬;
妈妈要带宝宝回外婆家,宝宝要留住好妈妈;
宝宝向左跑,向右跑,就是不让妈妈抓得到;
“哎哟”一声宝宝摔倒了,爸爸妈妈赶忙过来抱一抱;
好了,好了,爸爸妈妈不吵了,全家一起呵呵笑。
这个编故事的人真的很讨厌。在小孩子眼里,爸爸妈妈吵架,是一件多么令人焦心的事情,他却偏偏遣词造句美得像踏青郊游一样轻松,简直就是借别人的痛苦来显摆肚子里的那点墨水!更可惜我们的老师们还就喜欢用这样的教材误导孩子,标榜大家学习那种“懂事而不幸福”的好孩子。
搞不明白,为什么大人吵架不开心,反而要小孩子费心来想办法?如果家庭中的孩子就像“大人”一样懂事,那还要大人们去做什么呢?
想起上周接诊的那个16岁的女孩,焦急万分地追问我: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她的妈妈面对即将发生的离婚?当时,我一边看着她单薄得柳树叶一般的身体瑟瑟发抖,一边听着她讲述她那小鸟依人的妈妈是如何每晚给宿舍的她打电话倾诉苦闷,同时又是如何在自己从女儿身上获得能量后反过来叮嘱女儿“一切别往心里去,也别跟别人说,好好学习为重”。
“所以,你妈妈的痛苦有一个倾听者,而你的却没有。”我轻声打断。
顿时,这姑娘泪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