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四十多分钟摩托上山来到石家,“北京时间”(微信号:Btimedc)看到一个惹眼的红色屋顶,房子外表很新,木梁砖墙,一排四间。但房子内部地震留下的疮疤依旧显眼:卧室的一面墙震塌了,替换成彩钢板,支撑着房顶。
盖房子的8万元,一半是石培平多年打工攒下的,一半是借的外债。2013年房子刚盖好,正在兰州打工的黄淑红还没来得及在新房住上一天,房子的外墙就被地震震坏了。
至今石家院墙边还立着一顶写有“民政救灾”字样的蓝色帐篷。2013年7月定西地震后一直到来年的4月份,石家都生活在这个帐篷里。
石家所在的马屲三社前任社长石彦同说,石家绝不算马屲村最贫困的人家。三社一共28户,10户吃低保,石培平家不在其内。中寨镇人民政府出具的一份说明也显示,石培平家庭生活在村内属中等水平,并无因生活困难而外出乞讨的问题。
但石培平对“北京时间”解释,家里平时的生活负担除了正在读书的两个娃娃,还有远在新疆的老爹和住在村子里奶奶及三叔要照顾。奶奶已经90高龄,三叔患有精神疾病,虽然两位老人每月享有100多元的低保,但也少不了要他们照顾。妻子每月给家里寄600或800元生活费,还要给新疆的公公寄500元。
提起独自在外打工的妻子,石培平有无限愧疚,“唉,苦了她了。没文化找不到工作,家里欠别人的钱把她逼成这样。”
“我也想回家过年,我也想和娃娃们待在一起,但是我少乞讨一天家里就得借钱生活,我们还有几万外债没还。”黄淑红道出了自己的苦衷。
今年9月份开学,孝则就要从村小转到镇上的中心小学读书。然而,镇上离家太远,孝则只能和哥哥一起租房居住。
这无疑又加重了家庭的负担,远在京城的黄淑红离回家的路似乎更远了。她说,她并不想乞讨,也想找份工作挣钱回家养孩子。(文中未成年人石孝则、石孝强,残障人士苏志生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