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乞讨变得越来越难。
自2015年5月1日起,北京市正式实施《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条例》中第43条明文规定,禁止在地铁车站车厢内乞讨卖艺。建立遣返机制应对乞讨者,三次以上被查者将被列进“黑名单”。
去年年初,黄淑红从甘肃老家把残障表弟接到北京搭档乞讨,她解释,“我没有一个人出去过,要不到钱”。两个人一个月除去吃喝房租,能有两千多元收入,一人一半寄回家。
不乞讨的时候,黄淑红就在街边捡瓶子和垃圾,现在塑料价钱降了,捡一天能卖个40块钱。
岷县民政局副局长成琳也曾多次随同工作组,专门赴京将岷县乞讨者动员回乡,去年8月,他曾到岷县人聚居地昌平平西府排查情况,跟多位职业乞讨人有过交谈。
成琳向“北京时间”(微信号:Btimedc)介绍,从2013、2014年开始,乞讨者收入出现锐减,“乞讨者跟我说以前出来要钱有时还能碰到给50、100的,现在最多给5块,一般都是一块钱。”据成琳推测,寒暑假带孩子来乞讨,一个假期平均收入在1万左右。
这自然比在家种地来钱容易。
每天从上午9点到晚上10点,黄淑红手里拿着小音箱,耳朵上别着扩音器出现在地铁10号线,背包里是水、馒头、咸菜,和8岁孩子身高差不多的表弟走在她前面。忧伤的旋律通过喇叭飘出去,乘客闻声纷纷别过头,使劲往两侧门边贴,为即将出现的黄淑红姐弟硬生生挤出一条通道。
老家
去一趟石家,很不容易。
一段平整但却狭窄的盘山路过后就到了马屲村,村口戏台旁边的红砖墙上,几个红漆大字依稀可辨:“同学们站起来树立远大理想!”“外出讨要可耻,勤劳致富光荣。”
戏台附近有一栋特别显眼的白色建筑,这是马屲村小学,也是全村唯一一栋二层小楼。
据成琳介绍,政府为了防止寒、暑假期间一些家长带领小孩外出行乞,中寨镇上中小学的学生被要求每隔10天必须返校。每个假期,每个学生家长都会收到来自学校的一封信,普及关于行乞的法律政策,引导他们树立勤劳致富的思想。而马屲村小学没有条件展开这项活动。
从学校再往山上3公里才是石家,山上住着四五十户人。由于山路不通车,村民一般骑摩托出行。住在山上的老人几乎不独自下山。
孝则上学都由爸爸开摩托接送,“路太危险,娃娃一个人走不得!”
7月的一场雨冲塌了这条本就难走黄土路,“修路这事没人管,村里说要村民出钱集资,但是谁家都出不起这个钱。”马屲村二社社长苏建新说。
岷县是全国扶贫困县和六盘山区58个重点贫困县之一,2014年底,全县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50个,马屲村是其中之一。
马屲村村书记张举鹏将马屲的贫穷归结为人多地少,靠天吃饭。全村一共720亩耕地养活着1210人,人均耕地面积仅0.6亩。
就连因乞讨者众多被媒体广泛报道的小寨村,在交通经济等各方面都远强于马屲。岷县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有女不嫁马屲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