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淑红告诉“北京时间”,第一次来北京地铁乞讨是在2013年“7·22”定西6.6级地震之后的那个冬天。她背着5岁的孝则,在地铁5号线乞讨了一个月。
甘肃定西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11422元,而据马屲村村书记张举鹏提供的最新数据,马屲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仅2860元,刚刚达到全国数据的四分之一。
自从嫁到石家,黄淑红就背上了生活的重担:婆婆早就去世,公公在新疆找了新老伴,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新疆。黄淑红夫妇一直轮流在外打工,家里留一个人照看土地和孩子。
“孝强从小吃的苦比孝则要多。” 黄淑红回忆,孝强小的时候,赶上冬天,丈夫在外打工,黄淑红只能带着大儿子去地里干活儿。
小孝强喊:“妈妈,冻得厉害!”黄淑红没办法,只能叫儿子在地头来回跑。孝强一边跑一边呼着白汽冲妈妈喊:“妈妈,跑跑真的不冻了!”
2009年,在生下小儿子孝则后,黄淑红开始外出打工。在去鞍山投奔姑姑,去兰州妹妹开的废品回收站帮工之后,她来到北京。
她曾经想过做家政,但她几乎不识字,农村生活简单,对于做饭也不在行。
在2013年的地震当中,马屲村90%以上的房屋都倒塌了,石家的房子也被震裂。这让石家本就贫困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在当地,像孩子爸爸石培平这样的壮劳力,在家种植中药材,年收入也就1万多元。没有体力优势的女人更挣不到什么钱。
于是,黄淑红走上了乞讨之路。
起初,初来乍到的黄淑红尚不知利用扩音器、小音箱这些吸引注意的乞讨道具,孝则也还没学会跪在地上和人伸手要钱,乘客塞给他钱物他都不要。
黄淑红回忆,一次一个女乘客塞给他一个苹果,他别过头不接,女乘客斥到:“给东西都不要,这么小就只认钱!”黄淑红说,但现在孝则会主动要求帮妈妈乞讨。因为孩子想和妈妈在一起,还能帮妈妈“挣钱”。>>男子公交车上磕头乞讨 见人就磕给钱后才走
2013年的冬天,黄淑红带着儿子第一次出来净“挣”了900多元,然后回了家。
出租房
13号线天通苑北站附近,一个黑皴皴的胡同小院,乱七八糟的电线和晾衣绳将碧蓝的天空分割得七零八落,脏水满地,院子几个妇女操着外地口音聊着天。黄淑红的房子就租在这里。
一个多月前,他们住在平西府,房子更便宜,月租只有200元。但后来房东把房子改造了一下,多加了一个卫生间,房租涨到750元。于是,黄淑红搬到了同样有岷县老乡居住的天通苑。
上了一段被锈蚀得格外斑驳的铁楼梯,左手并列几间小房,黄淑红掏出钥匙打开第二扇门,一眼就看见四肢萎缩两眼翻白的苏志生靠墙坐在小床上。他就是黄淑红的表弟兼乞讨搭档,也是照片里误当成拐卖孝则的“残障男子”。
在这间只有15平米的出租屋里,还摆着一张大床,是黄淑红的。两张床几乎占去了小屋80%的空间。剩下的地方放着一个炉子、一台电扇和三塑料袋衣物。
黄淑红的床上放着一个地铁乞讨者人手一个的卡其色粗布双肩背,附近的旧货市场10块钱买来的。双肩背里面只有一个带小喇叭的扩音器连着小音箱,这一套装备60元,几乎是地铁中女乞讨者的标配。
小音箱里有两首歌,是卖音箱的手机店店员2元一首,随便下载的,黄淑红并不知道歌曲叫什么名字。按下播放键,忧伤的旋律立即盘旋在小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