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张世杰高分考到了长春的一所重点大学,一家人都感到很骄傲。“当时他的分数,在新疆所有大学都可以上,但孩子说要去更好的大学,最后报了长春……”然而,令张丽没想到的是,还不到半个学期,儿子张世杰就多次在电话中提到“后悔出来上大学”、“感觉自己被骗了”等话语。
“他最开始报的是医学,后来被调剂到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我们以为是孩子不适应,心想可能过段时间就好了,也没当回事儿。”张丽说,1991年出生的小儿子性格内向、老实,从小除了爱学习,没有其他的爱好,上了大学以后,也不经常给家里打电话,只是在缺生活费时才会联系。
大学最后两年
“以后可能不能养你了”
“大学4年,他就回家两次,还都是过年,以后干脆就不回家了。”张丽说,大学后两年,孩子再给她打电话时,情况让她感到担忧,“他在电话里说,‘妈,我对不起你,我现在身体不好,大学啥也没学到,以后可能不能养你了’。但我离他太远,只能给他多寄点钱,让他照顾好自己。”
2012年
身体不好是因为没出家
2012年末,儿子给她打电话说病了,全身没劲儿,“让我给他寄1000块钱,然后就回家,我给他寄了1500元,但他还是没回家。”
更让张丽担心的是,儿子在电话中多次表达要出家的想法,“他说要去寺里面还愿,说自己身体不好是因为没出家……”
4年间,母亲三次来长寻子
2013年6月,在乌鲁木齐打工的张丽坐不住了,她买了火车票,坐了近60个小时的火车,第一次踏上了北上寻儿的路。
“那年我一路打听,后来找到了百国兴隆寺,寺里有个人知道我儿子,后来住持帮我联系上了他。”张丽说,当见到儿子时,她觉得孩子变了,变得她都要不认识了。
在寺内工作人员的规劝下,张世杰跟母亲张丽一同回到了乌鲁木齐。可5天后,他又返回了长春。
2015年,想念儿子的张丽再一次来到长春寻子,但这一次却没有找到。
“我在长春找了11天,身上的钱都花没了,孩子一点消息也没有,过去的寺庙也都说没见过孩子。”张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