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名胜擅幽姿,不到三潭不见奇。我与林泉盟在夙,功成退隐莫迟迟。
蒋介石的故乡奉化溪口,有个景色优美的雪窦山,这首诗是一九二○年冬,蒋氏闲居故乡韬养时所作。前两句写雪窦山奇山异水引人入胜,后两句表达大丈夫成就一番事业后功成身退、归隐林泉的情怀。此诗比上述《述志》诗较有文采,但有一点必须指出:将雪窦山简称“雪山”太牵强,有歧义。这是蒋介石一时疏忽。其实此句大可改为“名山雪窦擅幽姿”。
一九二五年二月,蒋介石率军东征陈炯明,十日,军至东莞常平,作《常平站感吟一绝》:
亲率三千子弟兵,鸱鸮未靖此东征。艰难革命成孤愤,挥剑长空涕泪横。
此诗前两句叙事、写实;后两句抒发感慨。当时滇粤桂十万联军东征,初战连捷。但滇军杨希闵部和桂军刘震寰部却为保存实力而按兵不动。致使蒋介石的子弟兵──粤军和黄埔校军付出重大牺牲。这就是诗中“孤愤、涕泪”之由。
一九三五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四川甘孜地区,人困马乏,粮草全无。而四川当时有胡宗南二十多万装备精良的大军,在蒋介石看来,红军已濒临绝境。不可能咸鱼翻生了。因此他作完围追堵截以期最后消灭红军的部署后。便登峨眉山作逍遥游了。七月二十七日,作《游峨眉口占》二首:
一、朝霞映旭日,梵贝伴清风;雪山千古冷,独照峨眉峰。
二、步上峨眉顶,强消天下忧;逢寺思慈母,望儿感独游。
两首的第二三句均“失黏”,此为折腰格,还可视为标准格律诗。
第一首景中寄兴,表达身居绝顶的快意。意境不错,但“朝霞映旭日”一句,有凑词之弊。第二首由忧国转而思亲,大概想述说忠孝不能两全吧。蒋介石受传统文化影响极深,十分在意孝道。据说当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蒋介石回国参加革命军,因未经母亲同意而中断了在日本的学业。在率部攻打浙江巡抚衙门的战斗空隙时间,还不忘写信给母亲,恳请“恕儿不孝之罪”。
一九五三年十月三十一日,宋美龄以画为蒋祝寿,蒋介石作诗《为夫人题画》:
风雨重阳后,同舟共济时。青松开霁色,龙马动云旗。
我们无法看到宋美龄的祝寿画,但从蒋介石这首极具生活气息的诗里,可以看出一对渐入晚境的老夫妻,相亲相爱,闲适安恬──半世纪金戈铁马,如今只在画中看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大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站所用图片除本站原创以及有确切来源外,其他图片均来自网络,且均注明来源为资料图,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